脑吸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奥运冠军吴敏霞老公被下病危通知书就因吃 [复制链接]

1#

最近

奥运冠*吴敏霞在社交平台分享了

自己第一次签病危通知书的经历

原因是她的老公张效诚

吃了3斤小龙虾后

住了一周ICU

张效诚在视频中谈到:

自己独自吃了3斤小龙虾,喜欢掀虾头,吃里面的那个*,然后吃完第二天身体出现乏力和发烧症状,在排除了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下,也是没有太在意。

后来还曾经去健身房健身,结果病情加重,尿液也变成了酱油色。

医院检查发现肌酸激酶飙升,达到了,而一般普通人正常值是(上限)。得知是发生了一种叫“横纹肌溶解症”的疾病,结果直接住进重症监护病房(ICU)。

因为病情相对严重,吴敏霞作为患者家属还为此签署了病危通知书。

夫妻俩拍了这段视频

希望提醒他人

吃小龙虾不要吃虾头

运动也要注意循序渐进

而在视频下方

也有网友留言说

身边亲人也出现过

吃小龙虾器官衰竭的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

顾名思义就是肌肉中横纹肌溶解的一种疾病,属于运动损伤。

在人体的肌肉中,心肌和骨骼肌都有横纹,由于运动损伤使得肌肉细胞膜遭到破坏,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尿液呈现酱油色,很多人出现这种症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

除了酱油色的尿液之外,横纹肌溶解症还有浑身肌肉疼、恶心呕吐、水肿等外在表现。

除了过度的运动,中暑、体温过高或过低、肌肉挤压伤、药物、毒物、感染、炎症、某些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等也会导致横纹肌溶解症。

吃小龙虾

真的会导致横纹肌溶解?

医生分析,食用小龙虾引发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

一是小龙虾本身具有某种生物毒素或其他的外源性化学物质。尽管小龙虾这种外来生物在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生病害,但并不意味着它不会被感染和携带病毒。

二是洗虾粉的毒素。有些商家为了把小龙虾洗干净而使用洗虾粉,洗虾粉可能也会含有某种毒物。

三是食物添加剂。有的餐馆在烹饪小龙虾过程中为了增加汤汁的鲜味和香味,随意添加人工合成香精,这些成分不详的化工合成添加剂,长期食用还可能损伤肝脏甚至有致癌风险。

“小龙虾少量食用还是可以的,最好去头食用。”医生说。此外,活龙虾在买来后,最好放在清水里养24至36小时。

最近中招的人不少!

1、9月20日,刘女士约上了两位小姐妹,去杭州一家网红店解解嘴馋。但就在吃完小龙虾四个多小时后,刘女士发现自己脖子、肩膀、手臂很酸,用她的话说“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牢”,于是立即就医。当天晚上,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医院就诊,当诊断结果出来时她傻眼了,诊断患有横纹肌溶解症。与自己一同吃小龙虾的小姐妹朱女士也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

2、国庆中国节假日期间,长沙42岁的欧女士(化名)在下班后和朋友们聚餐,进食了一顿美味的夜宵:啤酒配小龙虾。谁知第二天一起床,全身无力,不仅双腿无力行走,两只手也抬不起来。欧女士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让家人将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跃辉诊断她为“横纹肌溶解症”,立即收治入院。在进行了大量补液、碱化尿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欧女士这才转危为安。

据报道,自7月以来,华中医院(医院)急诊科接诊了50多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此前均食用过小龙虾。

为何会遇上横纹肌溶解症?

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徐昌盛介绍,横纹肌溶解症的致病因素至今不明,临床推断可能与水产品有关,而且高温烹煮并不起作用,此外这种疾病还跟剧烈运动、意外伤害、饮酒等有关联。

一旦发现全身肌肉酸痛、浑身乏力、小便颜色变深甚至呈酱油色,要警惕是横纹肌溶解,医院就诊。

如果吃完小龙虾后出现以上症状,可以先自行催吐,肌溶解患者还要大量喝水以防肾损伤,减少活动。

小龙虾还能放心吃吗?

可以吃,但记住这几点!

1.小龙虾头不要吃,富集重金属当吃小龙虾时,摒弃重金属富集能力强、释放能力弱并缺少食用价值的鳃和肝胰腺,也就是不吃头部,可提高食用安全性。2.不要吃街边爆炒的,一定做熟有些街边大排档的麻辣小龙虾是快炒的,烹调时间很短,不能保证将小龙虾中的肺吸虫幼虫完全杀死,所以还是做熟做透比较好。3.吃小龙虾一次不要太多小龙虾蛋白质含量很高,若一次食用几十只,过多的蛋白质无法被人体吸收,可能会给肾脏带来一定的损害。建议人们适可而止,一次吃七八只即可。4.身体蜷缩的小龙虾更新鲜烹调后的小龙虾如有浓烈腥味、虾体散开发直、肉体松软无弹性、颜色变暗且壳身有较多的黏性物质,很可能是死虾,千万不要吃,而如果虾身蜷缩着,表示虾还比较新鲜,可以吃。来源:无锡观察、武汉晚报(声明:本平台刊载此文,是为了传递信息给广大读者。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