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吸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天科普一家三口吃螃蟹住院这样的螃 [复制链接]

1#

螃蟹味道鲜美

成为很多小伙伴的心头爱

但前不久家住深圳的一家三口

却因为吃了“这样的”螃蟹

医院

前段时间,医院感染内科收治了一家三口,三人因吃完醉蟹后先后出现了发热、腹痛、腹胀、乏力、食欲下降、干咳等症状。

检查发现,三人的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经过寄生虫抗体、CT等进一步检查,三人被诊断为“肺吸虫病”。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什么是肺吸虫病?这跟螃蟹又有什么关系?

吃螃蟹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选购螃蟹?

肺吸虫病

肺吸虫病主要是肺吸虫的虫体在人体内穿行或寄居引起的疾病,肺吸虫不仅可寄生在肺部,也可寄生在其他组织或器官。

肺吸虫的虫卵寄生在淡水石蟹或蝲蛄的体内发育成为肺吸虫囊蚴,人如果进食含有这种囊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石蟹或蝲蛄时,囊蚴就会趁机进入人体的消化道,穿过肠壁进入腹腔,沿肝脏表面上行到达胸腔,进而侵入肺部并发育为成虫。

肺吸虫大多定居在肺部,极少数成虫偶尔可以沿胸腔的大血管及血管周围软组织上行,侵入颅内,进而引发脑炎或者脑膜炎等疾病。

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症状轻重与入侵虫种、受累器官、感染程度、机体反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起病多缓慢,因准确感染日期多不自知,故潜伏期难以推断,长则10余年,短则数天,但据以往数据显示,多在6~12个月。

患者有低热、咳嗽、咳烂桃样痰和血痰、乏力、盗汗、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荨麻疹等临床表现。值得注意的是,患者排出的痰液和粪便是具有传染性的,陪护人员要做好防护工作。

图源网络

吃螃蟹注意事项

螃蟹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够有效保护人体体内细胞和免疫系统。

螃蟹虽然美味又健康,但一定要烹饪得当,腌制、醉酿等处理方式不能杀死肺吸虫囊蚴,只有℃高温沸水煮透才能杀死。

因此一定要煮熟煮透后再吃,尽量少食用或不食用生、炝、醉的蟹虾等。

1、尽量不吃死蟹

螃蟹死后,蟹体一般会很快僵硬和自溶,一些外带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

所以螃蟹的死亡时间越长,体内的组胺、类组胺物质就越多,前者会引起过敏性食物中毒,后者造成呕吐、腹痛、腹泻等。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一定要吃活的。

许多远洋捕捞的海水蟹,离开海水很容易就会死亡。像梭子蟹等海水蟹,其捕捞船上的速冻和保鲜是很重要的。

图源网络

2、螃蟹这4个器官不能吃

螃蟹有4个器官不能吃,这些器官含有大量的泥沙、杂物和细菌等物质,吃了有可能拉肚子、感染寄生虫。

一是蟹肠,一条由胃到脐的黑线;二是蟹胃,是在蟹壳内前缘中央一个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三是蟹鳃,在腹部长得像眉毛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四是蟹心,蟹心是一个白色的六角形,一般位于螃蟹身体最中央的一块黑色膜衣下。

图源网络

3、掌握正确的烹饪方式

螃蟹经过高度酒、酱油、芥末、醋等调味料腌制后,其实并不能达到彻底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的预期效果。生食螃蟹后喝烈酒、白醋同样不建议。

正确的烹饪方式是充分煮或蒸,烹饪前洗刷干净,烹饪时蒸煮要熟透,这样才能有效全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

另外要注意,螃蟹最好现蒸现吃,不宜存放过久后再食用。

4、适量吃螃蟹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推荐,每天摄入水产类40-75克,指可食用部分,相当于带壳的螃蟹~克,也就是一只4两重的螃蟹,一周内最好食用不超过3次。

每克螃蟹可食部分(完整的蟹肉+蟹*)含胆固醇约有毫克,克纯蟹*的胆固醇含量约有毫克。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对成年人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建议,每天应少于毫克。因此,有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的朋友,不要一次吃太多螃蟹,尤其是蟹*。

如何选螃蟹

1、看蟹壳

一般来说好的螃蟹的背甲壳呈青灰色,有光泽,腹为白色,色泽光亮,脐上部无印迹,肢体连接牢固呈弯曲形状。

2、看肚脐

螃蟹肚脐往外凸出来的,一般都脂肥膏满;往里凹进去的,大多膘体不足。

3、看腿毛

蟹爪结实,腿毛丛生的,一般都膘足老健;无毛的,大多是体软无膘。

4、用手掂量

对于外观符合要求的螃蟹,逐个用手掂一掂它的分量,手感重且较沉的为比较肥的蟹。

5、拉腿

螃蟹的腿都完整无缺,轻拉蟹腿有微弱弹力,表明是新鲜海蟹;若不新鲜的螃蟹,轻拉蟹腿,不仅没有力,而且蟹腿容易断落。

6、闻气味

如闻到螃蟹有腥臭味,说明螃蟹已腐败变质,不能再食用,食用腐败变质的螃蟹极易造成食物中毒。

疫情快报

年11月3日0-24时

陕西省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

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例

治愈出院出院例,在院26例

当前全省隔离密切接触者人

均集中医学观察

(数据及截图来自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本文观点来源:

[1].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