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吸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鱼生的美味与背后的健康风险肝吸虫的危害与 [复制链接]

1#
北京到哪家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www.wzqsyl.com/
美味与隐患

一口鲜嫩的鱼生,蘸上特制的鱼生料,配以小酌一口白酒“消毒”,这样的美食搭配让许多人乐此不疲。然而,对于那些钟爱生食的朋友们,这个看似美味的饮食习惯却可能暗藏危机。因为,这个习惯可能会让肝吸虫乘机侵入你的体内,给你带来健康隐患。

近日,一位女子因右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及呕吐症状,前医院普通外科寻求治疗。经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她胆总管下段存在结石并伴有胆管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通过电脑投屏观察到胆道内蠕动的大量活体组织,这些组织被小心掏出后,竟然发现是成团的瓜片状活体寄生虫。同时,医生还发现胆道内寄生虫数量众多,经检验确认均为肝吸虫。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们发现这些肝吸虫的数量远远超出了预期,它们的聚集状态如同一片片紧密相连的瓜片,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发现不仅令医学界震惊,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感染机制与症状

肝吸虫的幼虫(囊蚴)非常容易感染淡水鱼,并寄生在鱼类的肌肉里。当人们生吃这些淡水鱼时,肝吸虫的囊蚴就会进入人体。

事实上,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人群的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轻微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迅速出现症状加重。这反映了肝吸虫病的不同发病阶段。

轻度症状:感染者可能几乎无症状,或仅表现出轻微乏力、食欲不振和腹痛。此时,通过大便检查可发现虫卵。

中度症状:感染者可能出现头昏、失眠、乏力、精神不振、心悸、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上腹饱胀、腹泻、肝区隐痛等症状,同时伴有肝大、压痛和叩击痛。

重度表现:急性起病,潜伏期通常为10至6天。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症状,体温呈弛张热特点,同时伴有食欲不振、厌油、肝大且压痛明显,还可能出现轻度黄疸。偶尔还会出现胆绞痛,少数病例会有脾大现象。实验室检查显示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数周后,病情逐渐进入慢性期。

在晚期阶段,患者可能会面临肝硬化和腹水的风险,同时,还可能并发胆囊炎、胆管炎以及胆管阻塞等严重病症,甚至可能诱发肝癌。此外,对于儿童而言,感染肝吸虫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侏儒症的发生。

预防措施与误区

肝吸虫病主要通过进食含有幼虫的生鱼或半生不熟的鱼虾而传播。只要我们严格遵守“病从口入”的原则,避免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透的鱼虾,就能有效预防肝吸虫病的感染。

确保食物彻底煮熟煮透:肝吸虫主要寄生在淡水鱼体内,例如青鱼、草鱼、鲢鱼、胖头鱼、鲤鱼、鲫鱼等都有可能携带。若食用未经煮熟或未彻底煮熟的鱼肉,就存在感染肝吸虫的风险。

因此,为确保安全,所有食物都应彻底煮熟煮透后再食用,特别是淡水鱼和虾类。避免因追求所谓的“鲜嫩”口感,而将自己置于潜在风险之中。

餐具使用需严格区分生熟:使用被污染的餐具同样可能感染肝吸虫。因此,在准备食材的过程中,务必确保切生、熟食品的刀具和砧板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同时,所有盛放过生鱼的器具都必须彻底清洗。

关于“鱼生”的食用误区:

误区一:认为酱油、芥末等调味料能杀死肝吸虫?

这是一个误解。实际上,肝吸虫的囊蚴对这些调味品的抵抗力相当强,短时间内无法通过调味料来杀灭。专家指出,肝吸虫囊蚴在醋中可存活小时,在酱油中更是能存活5小时。

误区二:认为喝白酒可以杀虫?

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喝白酒不仅无法杀灭肝吸虫,反而可能加重对肝脏的负担。

误区三:在与他人共餐时,即使自己不食用鱼生,也有可能被感染?

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因为寄生在鱼肉上的肝吸虫囊蚴可能会污染到筷子,进而交叉污染到其他热菜。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食用鱼生存在风险,务必谨慎对待。如果不慎食用了鱼生,担心体内可能已寄生寄生虫,医院进行检测,以确保自身健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