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吸虫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思想新解放推动改革新突破jwcjibhd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药物治疗

以思想新解放推动改革新突破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周瑞金这个名字远不如“皇甫平”来得有名。17年前,已在改革的大道上走了十多年的中国,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一时间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各种左倾思潮死灰复燃,以反击自由化为名抵制市场经济,质问改革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时任解放*委书记兼副总编的周瑞金,从邓小平在上海的讲话中敏锐地把握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1991年主持写作了署名“皇甫平”的系列文章高倡改革,一扫当时国内对于改革开放的沉闷氛围和游移态度。这篇文章誉为是继“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后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山之作。第二年,小平同志南下视察,重新启动了改革。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的改革者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从任仲夷同志到袁庚同志,都是改革年代有理想主义情怀、有现代*治文明素养的一代改革领导者。广东的改革又是薪火相继,不绝如缕。今年温家宝总理来广东考察,充分肯定了广东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提出改革要攻坚的任务,这就是希望广东在全国继续发挥窗口的作用、实验的作用、示范的作用、排头兵的作用和开路先锋的作用。第三次改革大争论的来龙去脉三十年来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市场化改革也积累了很多的问题,终于在2004年爆发了一场大争论。当时有人抓住几个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极力全盘否定国企改革,同时对住房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改革也一概持否定态度。由于这些问题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所以引起反响非常强烈。这次争论,和前面两次关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争论不同,主要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实际的民生利益问题,因此争论延续时间较长。到了2006年1月,我就写了一篇《改革不可动摇》的文章。我觉得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争论双方没有什么大的分歧。我也承认市场化改革存在六大问题:一是三大差别拉大。即区域差别、城乡差别、贫富差别拉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二是社会事业严重滞后。在经济发展中社会事业发展被忽视了,比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事业滞后。2003年在抗击SARS中表现较为突出,暴露出医疗卫生薄弱特别是农村。2004年中央及时总结教训,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想,重新认识发展,认为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不仅经济要发展,*治的,社会的,文化的,都要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协调,经济与自然发展要协调,等等,这样才有可持续的发展。大家都看到,这些年GDP快速增长,财税大量增加,许多地方大造高楼大厦,经营城市,改造旧城。*府机关的大楼造得漂漂亮亮,但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农村有许多小孩上不起学,不少城镇居民买不起房子,居住条件很差,等等。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来。由此,带来第三个问题,就是民生问题突显出来。诸如就业难、上学难、看病贵、住房贵、治安乱等这些牵涉到百姓民生的问题,积累起来了,一时难以得到解决。四是发展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带来能源、材料、资源浪费严重,2006年曾经有一个统计,我们创造了全球4%的经济总量,但我们消耗了全球32%的钢铁、40%的水泥、25%的铝、23%的铜、30%的锌、18%的镍,石油占新增长的31%。五是生态遭破坏,环境被污染,特别是饮用水短缺现象严重。六是贪污腐败蔓延,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社会风气不好,社会治安环境亟待改善。大争论的双方对这六个问题看法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分歧。一方认为是市场化改革引起的,搞市场经济必然会导致差距拉大、贫富拉大,带来很多腐败现象。另一方认为这是市场化改革还不到位,不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改革的路径出了问题,权力介入市场,权力与资本结合,导致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蔓延,也就是说*治体制改革滞后引起的。我在《改革不可动摇》一文从理论角度,即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变化,*府行*管理体制没有改变,没有转到公共服务型*府上来,不知道在衣食住行这些私人品基本解决之后,要进一步公平、有效地提供社会公共品,即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司法公正、信息对称、民主权利等等。所以我说现在是“端起碗来吃肉”,说明我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是又“放下筷子骂娘”,“骂”的就是就业难、住房难、看病贵、上学难、司法不公、信息不透明、缺少参与权、表达权等等。这就是我们市场化改革还不到位的结果。我的这篇文章发表之后,中央领导很重视,调查了这篇文章的发表背景后,马上就表态支持。不久,在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就到上海代表团发表了“要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的讲话,提出提高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性,改革开放成果要让大众普遍享受的问题。这是中央对第三次大争论发表了定调看法。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市场化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积累了这么多的问题,它的原因何在?对这个问题,现在理论界有很多分析,基本上倾向于我们现在只是搞市场经济,而没有顺应搞*治体制改革,资源配置没有让市场起主导作用,而让不受制约的权力介入市场,这是引起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根源所在。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先生,这两年对这个专题做了调查研究。他发表文章说,无论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还是从俄罗斯、东欧转型国家来看,他们搞私有制、搞市场化,国民收入差距都没有中国这么大。陈志武认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不是造成收入差距失控的一个根本原因,他认为中国在没有可靠的权力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又偏偏什么资源都控制在行*权力的手中,通过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等等,让老百姓的多数资源由*府来配置,他认为问题就出在这个地方。既然*府权力不受监督制约,同时通过国有制让*府直接代替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这些资源和发展机会必然是按照有权力、有关系的人进行分配的,像北京、上海、广州是“第一世界”,国家的分配向这里多一些,像其他的省自治区所谓第二世界就少了,然后到县一级就又更少了。国家投入多,当然有利于当地的GDP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提高,越到县一级、镇一级就更少了。陈志武认为这种收入的金字塔结构和权力的金字塔结构的吻合,说明谁有权力有关系就能够发财,就能够找到好的高收入的工作。反过来也使每一个想发财想高收入的人只能走官商勾结的道路。*府代替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时,资源的配置既不会符合效率的原则(不按市场规则分配),又不会符合公平的原则(没有民意问责制约),因而只会按照权力的原则,这样的经济就是权力经济了。他认为这是造成贫富差距过大、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主要原因所在。分析了当前问题的症结,那么我们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新的解放思想来推动改革的新破土。首先,新一轮思想解放如果说与前几次思想解放不同的话,主要是以前的两次思想解放侧重于意识形态的论争,这一次却注重利益格局的调整。其次,以前侧重于还利于民,而这一次侧重于还权于民,即还公民以权利。*的十七大提出来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要保证公民这些权利要求,包括对社会公共品进行公平、有效分配。再次,以前思想解放侧重于从思想层面解决问题,认识提高就行了,这次却侧重于制度创新,规制的建立,从法制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涉及利益格局调整和还权于民,这两个本身就是制度性的东西,所以只有制度创新,规制保障,才能实现这两个目标。总之,新一轮思想解放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归纳起来说,第一次思想解放树立起实践标准的权威,第二次树立起生产力标准的权威,而这一次要树立以人为本标准的权威。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经济、改善*治、解决民生的一个指导思想,为什么要强调发展经济、建设民主*治、解决民生这三个问题呢?就是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新一轮思想解放主要任务,是破除传统的发展理念和模式,一方面树立新的发展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一方面改变“全能主义”的*治模式。所以这一次解放思想要以深化*治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经济、*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体制改革和建设发展。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上,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大大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别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在国有大企业改革和*府职能转变这个经济改革的大关面前,攻坚力度不足,进展缓慢,在一些领域还出现“国进民退”,强化*府对企业微观决策的干预之类的开倒车现象。经济建设和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一方面使经济沿着依靠资本和资源的大投入驱动粗放增长方式一路狂奔,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设租和寻租活动频频,带来贪污腐败、贫富差别拉大和社会失范愈演愈烈,引起社会民众强烈不满。经济改革显然存在着两种严峻的前途,一条是*治文明下法治的市场经济道路;一条是权力主导的市场经济道路,即权贵资本主义道路。如果说16年前我们解放思想迎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那么今天我们思想解放,就一定要进一步完善法治的市场经济体制,决不能走向权贵市场经济的道路。进一步推进*治体制改革不久前召开的十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深化*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治局面。我们要以这个为重点来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体制改革和建设发展。过去*府包办社会的一切,所有民众的吃喝拉撒都由*府包下来,这是几十年来一贯的*治体制管理模式,现在要改变这种全能主义的*治模式。*治体制改革的确是个敏感的问题,应该慎重推进,但并不是洪水猛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也做了不少*治体制改革的事,它与经济体制改革伴随进行,问题是相对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滞后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我认为,我国*治体制改革两大成就显著:一是*与国家领导成员平稳交替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治体制改革取得最重大的成就。我们建立了*和国家领导人的退休制度,中央核心领导层年龄界限和任期虽然没有具体规定,但实际上已经约定俗成,形成规范。从邓小平到江泽民带头实现最高权力的平稳交替,已成为制度。这个很重要,应予充分肯定。二是络推进*治民主的作用突显,特别是从中央到地方高层都能利用络这个新媒体听取民意,得到从*有益启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山西黑砖窑事件在上被揭露了出来,山西省*府公开道歉,显示了*府的公信力;还有“周老虎”、“吴老虎”、“欧阳坑”、“刘羚羊”等等弄虚作假(有的非主观故意),都是通过络监督曝光的。厦门*府也是听取了民意见,将污染环境严重的PX项目转移出厦门的。轰动全国的广东许霆案,更是在民们强烈要求下开庭重审,由原来判处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五年。从冰雪灾害到汶川大地震,络媒体在及时沟通信息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络媒体舆论的这种多元化,开辟了一个舆论监督的新空间、新平台,推动了*治民主进步,让广大民众有了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应该也是*治体制改革取得的一个重大成就。*治体制改革第一步是行*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两会推行“大部制”改革,这主要是要转变*府职能,将其变成服务*府、廉洁*府、法治*府。*府不要干预微观经济,不要站在招商引资第一线,不要与开发商打得火热,而要着力干好宏观调节经济、监管市场的事,把力气用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这实际上是对*府权力的限制,你是有限*府,不是全能主义*府。大部制也是为了限权,有利于实现高效*府、责任*府、节约*府。对*府的限权与对*府的监督,才是我们搞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为什么现在有些地方*府贪污腐败蔓延?就是*府权力不受制约,执掌许多审批权,有许多寻租空间。如果一个地方土地价格不是市场说了算,而是市长说了算,那个地方必定产生腐败。这次行*管理体制改革一定要围绕这个主题进行。大部制千万不要变成大权独揽制。令人高兴的是,张国宝同志兼任能源局长后,甫上任就明确宣布不管定价权,能源价格由市场定,这就是*府管理观念上一个大转变。也就是解放思想带了头。*府公共权力不能形成特殊的利益集团,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策化,这是很危险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